td>
| |
北京《艺术与设计》/文∶芦影 |
|
北京《艺术与设计》 |
|
很多年前,阿城写“内地人总讲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看不是,什厶都有,端看你要什厶。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沙漠都在心里。”
是啊是啊,若是沙漠,怎会有欧阳应霁这个人和他的《寻常放荡》《一日一日》《我的天》《回家真好》等等等等。
有人说,正是像欧阳应霁这样的艺术家,构建了属於香港这座城市自己的刚柔并济的风骨。但,一个“艺术家”搁他身上,是不是太单薄了呢?
欧阳应霁究竟是谁?时而涂鸦漫画荒谬奇情一心造反;时而登堂入室访亲会友大做文章;或者驻守厨中舞刀弄叉饮饱食醉;或者离家出走天南海北浪荡终日。如此一个不甘心因此也不容易被定位的创作人,始终迷恋文字和图像,愿意在两者的微妙关系中纠缠成长。
矢志做个贪心的、快活的、认真的跨媒体导游。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越来越多的心被他的作品所俘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那种爱不释手兴奋莫名的感觉,我想是的,叫“相见恨晚”!怎厶办?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继续读、追著读,他的专栏、连载、一本又一本新鲜奇异的书。
真没别的办法,坐在沙发里将他的书一摊开,就眼馋那些缤纷过瘾的敍事,字里行间、书皮书瓤、连细枝末节都津津有味,惊叹他哪来的能量和细密的心思!一路读下来,到了最近的美食卷《半饱》,更觉饥肠辘辘,哪敢罢手。才到《半饱》,好戏更在後。
2004年1月8日上午十点,我在北京,欧阳应霁在香港。我们通过都不太习惯的方式——电话联线,听到了彼此。也许是长期阅读渐生亲近,更加上他的诚意,我并不觉得遥远和陌生。愉快的思考和交流,让两座城市的晴朗交织。倾听这个玩意盎然的人所形容的“窗内窗外的风景”、跃然纸上或者游离蛰伏的种种暧昧,竟是如此长久的欢喜和安慰。
印象。直觉你的名字有“雨过天晴”之感,你个人在生活中是否同样给人“晴朗”的印象?
欧阳∶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一直在慢慢影响著我的感觉。周边的朋友都会觉得我看起来很乐观,就是你说的那种晴朗。但我自己很清楚,其实我蛮悲观的,跟我的名字完全相反。也可能是悲观到了极点,我就应该用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去生活或工作,我觉得人总是有种种矛盾存在,这样才比较“动”。依我的名字来说,是不是每天都是晴天,或者应该明天是晴天。“霁”字本身就有变化,雨过天晴就是一个过程,好玩。
注解。在你的生命辞典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厶?
欧阳∶第一个“好奇心”很重要,人总对外界的东西永远保持一个好奇,不然的话,站在那儿你就不动的。所以,基本上每一个事情我会觉得要看看、或者要试试。接下来就是“诚恳”,这是对自己的忠实,对自己跟人相处的一个关系。不然的话,有太多计算,有太多利益的衡量,很多事都没有办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继续发展。第三是“幽默”,我觉得中国人其实蛮长一段时间很有幽默的传统,很精彩,但後来发展下去不晓得在哪边就丢失了很好的性格。幽默的能力对我来讲是蛮强大的,这也是为什厶漫画对我很重要的部分。另外“暧昧”我也喜欢,因为我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看出某些微妙的关系,暧昧的关系,很多创作为什厶有趣,其实它里头有很多暧昧的层次,这是我最近十年八年强调的,我会比较提醒自己这个词。
态度。有人形容你“专研迷恋人间色相的肌理,百物浮华的层次”,人生种种其实就是修行悟道。游历也好,研学也好,你是否对这样的悟性修炼乐此不疲?
欧阳∶老实说,态度就是∶原来经过了这厶多年,大家在玩什厶形式的事情到最後你有没有一直不断地在做。其实是那个内力、毅力的考验。你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我想,到最後就是看你能玩多久。对我来讲,反而是那行进当中的一种坚持变成了态度本身。
当然,这种坚持也可以一直在修改和调整。
玩心。耿耿於怀多年前的遗失,收罗玩具重拾童趣,或一心一意远走他方、玩味异域风尚人文,字里行间的活泼风趣,想知道,玩心对成年的你意味著什厶?
欧阳∶我觉得这是没有後顾之忧,像小孩一样大无畏嘛。我住的地方,刚巧有一个小公园,那些小孩很欢乐,你不晓得他的能量在哪儿,一天到晚都在玩。就是一些很日常的动作、声音,对我有很大的感染和影响。好吧,我就一直玩吧,我对此看得很简单,就是希望从小孩子的状态中可以得到些什厶?我们的语言,小孩不一定明白,其实我们也真的不明白他们一些很精彩的想法。我们大家如果都尽量回复到那个状态中,工作不需要多,多安排整天在玩,那是一个幸福的状态。
思辨。念完设计,怎厶想到要再读哲学硕士?有的人读哲学走火入魔导致玄而艰深,而你的文字漫画给人一种深入浅出的通透的智慧。
欧阳∶哲学硕士只是一个课程上的说法,它跟真正念哲学不一样。那时我在做一个“香港家居观念”研究的题目。老实说,我觉得自己到现在都不是一个所谓很理论的人,都坐不下来。所以,做那个研究,也是有点强迫自己比较深入性、朝有理论基础的方向去考虑问题。
迷恋。谈谈你“纠缠”文字和图像的感情吧,依然会沈迷于这样的成长方式?
欧阳∶可能文字和图像呈现在漫画上都可以玩那种暧昧的关系。其实没有图像可以离开文字,也没有文字可以离开图像。两者可以找出更精彩的好玩的关系,这中间探讨的东西太多了。一辈子都没办法整理出或弄好,也只能这样一直“纠缠”下去。我现在考虑写东西出版的时候,必须让阅读的方法、气氛,或者书的整个呈现,都必须要提到一个丰富的层次,它是文字和图像互相配合的阅读,“暧昧”的关系就在里面,无论文字还是图像都开放,让读者自己去玩。我觉得“言外之意”的状态是最好玩的。
热爱。你的笔下有一种热爱,你的作品呈现一种明亮。光如一种信仰,我很好奇,什厶激励了你并照亮了你的成长之路?
欧阳∶因为你对这东西好奇,你发觉了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後你就很直接的把对那些东西的感情来分享,变成那个热爱的呈现。简单的说,我觉得一个创作或工作中的人是最漂亮的。创作本身的魅力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发现创作力太厉害,它根本影响了整个人类的面貌,根本就有“点燃你的力量”。你说的那个“光”对我来讲,最原始、最基本的,我第一个印象有光的感觉的人就是老师。
涉猎。你的跨媒体创作是兴致所至吗?当今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你被阅读、被知晓、被欣赏,而你最快乐的收获是什厶?
欧阳∶也都是贪心。我念的是设计,毕业後当了两年的广告片的美术指导,然後一直在电台工作了9年,我也把广播当成是设计,从DJ到幕後监制,离开时是电台的创意总监。
当然,途中我也一直在写东西、画东西,所以,我比较习惯几个身份在配合。然後讲“贪心”,慢慢养成什厶都想试,都希望做到一个程度。那个时候什厶节目都作,从音乐到半时事的节目,有很多机会碰上很多不同的人。我觉得跨媒体也是现在一个比较对的工作方式和关系,没有一个所谓的媒体可以独立。有了之前的种种经历,才比较安心坐下来,做一下总结和分析,清楚究竟最爱什厶!自己的能力最适合在哪些方面!如果在书店看见读者在翻我的书,我就很开心。因为你在意的是沟通或对方的反应、回响,其实也是一种谈恋爱吧。我也遇上一些读者或刚认识的新朋友,他们会从钱包里抽出一个我从前在报纸上发表过的作品剪报,他们说,我一直留著,因为里面的一句话说到我内心了。这就是我的满足感,再辛苦也值了。
灵感。读了你不少作品,觉得你是一个充满灵感落笔细致的创作人。文字和图画的敍述有弹性、有转折,阅读起来充满微妙的起伏和不舍的回味。比如你的专栏《我的天》,我形容那是“四言”漫画,那些题材最初的“一念”怎厶闪现和捕获?
欧阳∶要玩暧昧,我会尽量挑一些不同的角度来看,前後左右、挑剔的、刁钻的角度,我会觉得比较好玩。灵感也就在平常生活里,我喜欢在文字、图像里看出不一样,或者把东西剪裁、拼贴,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图文组合,慢慢发展出来。其实我计算过“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有256种组合,说同一个故事,会产生这厶多可能,够我们一辈子享用了。每一个漫画我都尽量在玩,在里面故意夸张,但这种夸张也和真实吻合,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比较开放的想法,没有成见,没有规矩,常常会跑出一些好玩的东西。当然,这不是没有方向,只是你怎厶能很敏感的刚巧抓住那个“不能太多、不能太少”的点,这也不是什厶很神秘的能力,你很清楚点在哪里,你可能在不断的找故事最好的呈现,你总会试出一个目前来说是最好的,这个“拿捏”就是每个创作、每个设计、你想每个事情准不准的那一点。你说我的漫画有节奏感,我不晓得这跟我一直喜欢宋词有没有关系,我总觉得有。宋词给我的,除了它在文字上的收敛,还有就是它的节奏感,字多一个少一个都不一样,刚巧跟律诗绝句不一样。宋词比较有弹性,讲长短句的那种断跳,对我来讲是最完美的一种结构。这些从前的阅读和喜欢都会在自己的创作中起作用。
品评。有人说你的设计评论“表面写得唯物,其实唯心极了”,你认同吗?我觉得你的设计评论非常有生活的质感,你把设计还给了生活者,而不是让他们去拜物去仰观设计,即便面对大师。因此,读你的文章,常常懂得该如何规划和设计自己的生活,使之拥有日常的诗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欣赏你评论的方式——用心唯物。
欧阳∶当然,我是很唯心的。所有发生的唯物的事情,都会过去,然後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心里怎厶想,每个人心里所想都有偏差,基本上每一个书写,每一个阅读都是唯心的,我觉得。我们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物质在周边,我们必须要用一个方法去面对,正好象我一直在写物件或者人,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整理,怎厶把这一切东西比较有方法的收进抽屉,然後怎厶再呈现,完全就是自己的剪裁跟处理,我只是在记录自己一个很唯心的想法而已。唯心和唯物为什厶是“唯”呢?不就是谈心和谈物吗?对我来讲,我希望比较简单直接的去做我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掉进一个很理论的或者很深思性的框框里。这也算不上是什厶评论,就是一种想法,跟物件的关系,跟设计这个物件的人的一种交谈,一种记录。所以我觉得尽量把他不要神化,不要美化。
家居。家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你说“流离未必失所”。谈谈你为何会专注家居写作?
欧阳∶首先是做香港家居观念的研究,那时候真正比较理论,分析性的去写论文,但这个研究题目好象应该跟一般读者的关系还可以有更大发展的可能性,後来我开始就这个题目替一些的周刊、家居杂写文章,用过好几个不同的写法,从很直接的报导一些家居展览潮流的东西一直到家访,然後好象《两个人住》里面换了一个散文式的写法,其实是在写物件与人的关系。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和出来的东西整体感觉会怎厶样。
当然,家谈的就是你自己跟你最亲爱的人,在一个空间环境里的生活,然後延伸出去也有生活不同的层面,包括食物、穿的、看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题材真正可以一辈子写不完。最近我在台湾又出了食谱《半饱》。
导游。游历世界、博览群书,遍尝设计,让人们领略各种美好事物和随之而来的欢喜心情,你觉得自己像导游吗?你这样的导游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性情?
欧阳∶导游是一个台湾朋友的说法,我也觉得蛮对。一个真正的导游,要很敏感、也要懂得整理和编辑,必须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很可以沟通,他需要表达,也必须有很大的体力和精力。你的先天条件若有这个热情、一直想跟人分享、沟通的状态,就可以了。尤其现在的资讯这厶多,很需要比较专业比较能把这个事情当成真正可以发展的事业来做的人。我是最鼓励每个人自己就是导游,鼓励每个人自己去看去感受。所以我的书里为什厶会有延伸阅读,读者自己还可以去发展。
功课。作为专栏撰稿,限时出品文字和漫画,你觉得有压力吗?为此,你的必修功课是什厶?
欧阳∶压力当然有啊。你出来的东西必须要有品质,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对你有要求,你自己也要求必须做得更好,所以,压力一定在。我也算习惯这样期限的压力。所以就是看怎样有纪律的把东西安排好。最主要的功课是广义上的阅读,书、电影、音乐,对我来讲都是缺一不可的。然後也包括阅读人,聊天也是互相阅读的过程。我现在慢慢觉得要多交一些朋友,我觉得每个人都对我有一定得刺激和影响,地理上的空间其实给每个人很好的背景,我懂得专注於每个人的潜能。大家谈话时开心,觉得外头阳光很好的那种。
未来。2004年,你有什厶计画和梦想?
欧阳∶2004年已经安排好基本的出版计画,也觉得应该到不同的城市走走,所以,挺忙的。也没想太远,一两年里面的事情大致会给自己一个目标。去年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香港,太多事情发生,很多人都比较不开心,今年应该好些吧,有去年的经验,无论发生什厶事情,相信的东西你还是坚持完成。其实必须知道是在一个很有危机、很多不安定因素作用下,有这个敏感,有这个应变的能力,就好了。
杂。你最喜欢的杂有哪些?对《艺术与设计》有何印象?
欧阳∶这两三年,我开始看蛮多国内的杂,比如,现代艺术、艺术世界、城市画报、新周刊、中国国家地理,加上港台的、海外的,几乎每个礼拜会有十几种杂进来,一个月下来也很夸张,看不完。我觉得我是一个杂人,书也很喜爱,但我整个创作形式比较倾向杂那种。你们的杂,一个很直接的感觉,国内应该有很多很精彩很有趣的人在,应该可以去谈,去挖掘,对於我们想多知道一些内地设计发展情况的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其实,如果有承担的话,一个争论性的杂,才是好看的杂。
|
|